研究论著

首页 > 研究论著

副院长王大可合作成果发表于《中国编辑》为出版业融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献策

发布时间:2025/10/16 20:22:22 点击: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王大可与合作者合作撰写的论文《出版走出去融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进展、挑战与实践路径》,正式发表于出版与传播领域重要期刊《中国编辑》。该研究系统探讨了中国出版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借助“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契机,实现高质量“走出去”,为出版业的国际传播与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南。

 图1.png

《中国编辑》作为聚焦出版学、新闻传播学等领域的专业期刊,长期关注媒体融合、数字出版、国际传播前沿议题,是连接出版学界与业界的权威交流平台。此次研究成果在此刊发表,既体现了对出版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积极响应,也反映出学界对“数字时代出版走出去”这一前沿课题的探索深度。

数字丝绸之路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机结合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开辟了新的战略空间。推动出版业融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不仅是支撑“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关键举措,也是中国出版业把握数字化机遇、实现融合转型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而王大可副院长正是立足于这一现实背景,针对出版业融入数字丝绸之路提出建设性举措。

研究首先系统梳理了出版走出去融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必要性:一是构成中国出版支撑“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关键举措;二是体现中国出版界积极推动出版业融合转型的内在需求;三是成为中国出版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基于此三种必要性,论文又紧接着梳理了目前在出版融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当中已取得的四方面进展:在规划对接上,国家与地方层面出台系列政策予以引导;在基础设施上,积极参与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数字交通走廊建设;在平台搭建上,掌阅科技、五洲传播出版社等企业已建设了一批成功的海外数字阅读平台;在产品供给上,涌现出社科文献AI多语种学术数据库、融合AR/VR技术的互动出版物等创新形态。同时,论文精准指出了当前建设面临的三大核心挑战:一是沿线国家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均衡形成的“数字距离”;二是全球数字版权贸易规则缺失带来的制度困境;三是文化贸易壁垒与数据流动限制构成的市场障碍。

针对上述困境,研究提出了系统性的“理念-规则-能力”三维实践路径:在理念创新层面,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引,拓宽传播空间,重置数字内容生产规划;在规则协商层面,应积极推动国内版权法规与国际通行条约的对接,主动参与并倡导制定“一带一路”数字版权贸易共同规则;在能力建设层面,应深化出版科技合作,建设集成化出海平台,并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生态,以全面提升出版走出去的传播力。

王大可长期深耕于智能传播、科技传播等领域,此次关于数字出版的研究,不仅能拓展其原本的学术视野,而且彰显了跨学科研究的活力。该研究不仅从战略层面阐释了出版业融入国家数字化外交大局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更从操作层面为出版机构如何实现“数字化、平台化、生态化”走出去提供了具体建议。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该研究彰显了上海交大科研团队服务国家战略的学术自觉与跨学科创新实力,对推动中国出版国际竞争力提升、促进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编辑:王钊雪


沪交ICP备2024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