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著

首页 > 研究论著

院助理研究员马姣姣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编辑》探索农家书屋的“三化”创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14 19:42:41 点击:

2024年在院长李本乾教授的带领下,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传播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媒体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博士马姣姣所撰写的论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家书屋的“三化”创新路径研究——以20132022年农家书屋推荐目录为对象》,正式发表于编辑学领域核心期刊《中国编辑》2023年总161期。该研究聚焦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家书屋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与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进一步彰显了研究院在新闻传播学与乡村文化治理交叉研究领域的前沿探索实力。

图1.png


《中国编辑》杂志始终坚持"大文化、大传播、大编辑"的办刊宗旨,聚焦出版学、新闻与传播学等理论与实践研究,力求专业与思想共鸣,实践与文本相融,透视出版行业新现象、新趋势,以真问题为切口论证,以新观点引百家争鸣,记录行业发展变革,助益文化强国建设。此次马姣姣助理研究员作为合作作者的成果在此刊发表,既体现了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也反映出研究院对“乡村振兴与文化治理”这一国家战略议题的高度关注。

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数字中国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面临数字化程度不足、内容供需失衡、特色资源匮乏等现实挑战。马姣姣研究员参与的研究正是立足这一时代背景,系统分析20132022年农家书屋推荐目录的结构特征与演变趋势,揭示出当前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三多”体现在出版主体多元、品种资源齐全、类目主题丰富;“三少”则表现为数字化建设不足、内容供需失衡、特色选题匮乏。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农家书屋作为基层文化阵地的功能尚未充分激活,尤其在数字化阅读普及、儿童与医卫类图书供给、地方特色内容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提出以“三化”为核心的农家书屋创新路径:其一,推动数字化,通过建设数字阅读平台、引入VR技术、开展数字素养培训等方式,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其二,推进多元化,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提高少儿类与医卫生活类图书比例,强化对留守儿童、老年人群的服务覆盖;其三,强化特色化,鼓励地方出版社策划具有地域特色的选题,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选书机制,打造品牌书屋,增强文化认同与地方归属感。研究策略为推动乡村书屋从“有书读”到“读好书”、从“建起来”到“活起来”转型提供了系统性的实践方案。

该研究不仅拓展了乡村传播与出版研究的理论边界,也为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学理支持。

 

 

编辑:赵青韵


沪交ICP备2024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