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闻

首页 > 研究院新闻

助理研究员皇甫晓涛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阐释“两个结合”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6 9:13:49 点击:

近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主办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市社会科学会堂举行。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传播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皇甫晓涛受邀出席,围绕“两个结合”与文化传承发展的主题发表专题发言,从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路径。

1、文化传承需立足“结合”视角
    皇甫晓涛指出,理解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需立足“两个结合”的视角。他以“中”“华”“文”三字的甲骨文考据为例,揭示中华文明“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宇宙观与“礼乐文明”的伦理内核,强调文明基因研究对构建当代中国叙事体系的基础性意义。

图片.png

2、“结合”逻辑推动文化现代化
在论述“第二个结合”时,皇甫晓涛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成就”的核心观点。他认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文化土壤,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则激活了中华文明的思想基因,推动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型。这一双向互动逻辑,为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3、实践路径:构建叙事与重塑载体
围绕文化传承的实践路径,皇甫晓涛提出三方面建议:构建贯通传统与现代的叙事体系、推动文化载体数字化与年轻化转型、通过国际传播实现文明对话。以上海城市形象建设为例,他分析了如何将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融入城市肌理,使文化传承具体化、场景化。

4、文明互鉴视野下的文化使命
皇甫晓涛总结指出,在文明互鉴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承发展不仅要实现“自我更新”,更肩负向世界阐释中国道路的使命。通过“两个结合”深化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将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注入持续动力。

本次座谈会汇聚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位学者,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传承发展的深刻关联,为推进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提供了重要思路。

编辑:姜续敏 王宇宏


沪交ICP备20240311号